漫评:飞絮辞春去,新荷伴夏开
“纷纷红紫已成尘,布谷声中夏令新”,当杨花悄然零落、杜鹃声声啼鸣时,立夏节气便翩然而至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记载:“立夏,四月节。立字解见春。夏,假也。物至此时皆假大也”。从天文学视角来看,立夏意味着春天即将远去,夏天正式拉开帷幕。在此时节,天地之气交汇相融,气温显著攀升,雷雨天气也愈发频繁,恰是万物蓬勃生长、抽穗拔节的关键阶段。
民间有谚语云:“暑易伤身,暑易入心。”立夏过后,天气逐渐转热,炎炎暑气即将来袭,人们容易心生烦躁、倦怠乏力,因此,调养身心、增强体质就显得尤为重要。在我国民间,立夏时节自古便流传着诸多食俗风俗,像“称人轻重数”“启冰尝三鲜”,还有南方人爱喝的“七家粥”、北方人常吃的“状元饼”等,立夏习俗充分展现了古代民众顺应节气变化、因时制宜进行养生保健的智慧。对于孩子们而言,立夏斗蛋是一项饶有趣味的活动。斗蛋时,蛋有头尾之分,尖端为头,圆端为尾;双方各持一蛋,以头碰头、尾击尾,蛋壳先破者即为输家。
立夏有独特的三候之景,“一候蝼蝈鸣,二候蚯蚓出,三候王瓜生”。当立夏翩然而至,枝头间虽蝉声尚未完全鼎沸,但田间已有类似蝼蝈的虫儿率先奏响夏之序曲;泥土之下,蚯蚓扭动着身躯翻松土壤,为大地注入生机;山坡田野,王瓜等野菜也竞相生长、肆意攀爬。此时,农田里一片繁忙景象,农民们挽起衣袖、挥洒汗水,忙着水稻下秧、照料抽穗的作物。抬眼望去,一幅“烈日高悬,树影斑驳交错”“蝉声自西陆传来,撩动游子情思”“南国已然暑气初显,北国尚存春意,江淮大地草木繁茂、绿荫如盖”的耕耘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。盎然生机与热闹劳作之景,既让人目不暇接、心生触动,又为夏日增添了几分别样的野趣。“豌豆到立夏,一夜多一杈”,即便夏日骄阳似火、酷热难耐,农民们依旧“虽苦耕耘不觉热,唯愿夏日长又长”,他们一心盼着辛勤付出能换来秋日里金黄的“好收成”,让家家户户的“粮袋子”鼓起来、“菜篮子”满起来、“钱袋子”富起来。
“春争日,夏争时”,夏天向来是一年里最为忙碌的季节,而青年时期恰似人一生中最具奋斗价值的黄金阶段。在这段时光里,每一份播撒的汗水、每一株栽下的“希望秧苗”,都将在秋日里孕育出沉甸甸的“丰收稻香”。立夏已至,我们每个人都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、默默奉献,于基层一线的实践中砥砺品格、增长才干,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、奋勇拼搏,以青春之我、奋斗之我,不负这大好韶华,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,不负人民的殷切期望,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栋梁之材。
“青春在磨砺中绽放华彩,人生于奋斗里实现升华”。值此“梅子由青转黄渐飘香,菜畦肥硕麦浪涌、养蚕农事正繁忙”的酷热盛夏,让我们怀揣梦想,将其化作远航之舟,奋力划动船桨,乘长风、破万浪,在时光长河中勇毅前行。在稍纵即逝的“夏日”时光里,奋力拓展生命的深度与广度,让每一个“我”都能书写出无愧于青春、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,成就那个熠熠生辉、顶天立地的“大我”。(文/图 郭婷婷)
责任编辑:王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