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现身说法”树标杆,榜样引领向未来
4月29日上午,江苏工人大思政课•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活动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举行。刚刚从北京载誉归来的14位劳模先进被聘为“江苏工人大思政课”劳模工匠讲师团讲师。活动中,全国劳动模范、扬州国凤乱针绣研究所技术总监莫元花用朴实的语言,将自己对非遗的传承以及带领当地妇女创业增收的故事娓娓道来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:“推进职普融通、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,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”。近年来,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,加快促进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有机衔接,加速培养高技能人才、能工巧匠、大国工匠。但是,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量的7%,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;我国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2左右,技能型人才缺口高达2000万左右。
“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、栋梁。”知识型、技能型、高素质的劳动者,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,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柱,培养、打造一支与现代科技进步、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,才能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。技能大师长期扎根行业一线,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行业技巧,能够精准对接产业需求,深度参与课程开发,将实践中形成的项目案例、工艺流程融入到教学内容中,让课程更加充满“烟火气”和实用性。他们走上讲台,能教授学生行业最前沿、最实用的技能,为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“新鲜血液”。技能大师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,也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,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。还以莫元花为例,最近她又添新身份——扬州市职业大学教师。这位用一根小小绣花针,带动当地近4000名妇女加入绣娘队伍、绣出特色产业富民新气象的“江苏工匠”,将走上职业院校讲台,传授乱针绣技艺,并与职业院校的老师们共同探索乱针绣产教融合发展路径。
“现身说法”树标杆,榜样引领向未来。面向未来,一方面,我们要发挥校企重要作用。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,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,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是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、良性互动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。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新能源以及合成生物等产业重点领域率先“破局”,深化产教融合载体和科教融汇平台建设,整合科技创新资源,加快共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,构建开放式产教融合实践基地、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,全面推进教育、科技和人才一体化发展。
另一方面,强化顶层设计,明确推进产教融合的牵头部门,建立健全推进、落实、考核的工作机制,促进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有机衔接,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。同时,制定针对性的专业与师资结构优化方案,加强跨领域、跨学科以及跨专业师资的引进与培养,建立师资共享机制,促进师资与专业的精准匹配。根据市场需求、专业发展和师资变化,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和师资配备,实现专业与师资结构的持续优化。引导职业院校教师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,提升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,积极投身产教融合事业发展,打造一支理想信念坚定、师德高尚、技艺精湛、结构合理、充满活力的工匠队伍。(金胜)
责任编辑:王含